解放战争期间,西北野战军由彭总亲自指挥,他利用我军惯常的运动战法,对阵胡宗南及二马部队很有心得,但1948年4月西府战役时,却意外陷入险境。
原本西北野战军攻占了宝鸡城,获得大量物资补给,对于后勤粮弹长期困难的我军,是非常大的利好。但敌人援兵很快杀来,彭总事先布置的两路阻援部队,难以抵挡住强悍对手,六纵罗元发请示彭总之后,率部后撤了。但彭总不知道另一边的四纵也已经撤走了,司令员王世泰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没及时跟野司请示、也没打招呼。
如此一来,野战军主力陷入险境,仓促突围后损兵1万余人。对兵力富余的华东、东北野战军而言,损失这么多人也不是小事情了,何况西北地瘠民贫,西野征兵练兵难度极大。不难想象,事后彭总在总结会上大发雷霆,批评王世泰的错误够“枪毙”了。
展开剩余71%老总讲话不是说说而已,一些在西府战役部署、执行方面有责任的将领,纷纷被降职、撤职处理,比如野战军参谋长张文舟,直接成了纵队一级的参谋长。彭总治军赏罚分明,没什么好说的。但“主角”王世泰只是挨批、做检讨,没有被撤销纵队司令员职务。
王世泰是陕北红军的代表,在西北部队里有一定影响力,如果打了败仗被降职,可能会动摇军心,所以职务暂时不动。可是更奇特的事情发生了:49年西野改制为第一野战军,要组建两个主力兵团,王世泰竟然升职了!他从第4军军长(原四纵)一跃成为第二兵团政治委员,职级显著提升。
要知道西府战役才过了没多久,那场失利大家都还没忘,为何王世泰能够不降反升呢?其实这个兵团政委的职务,原本不属于王世泰,彭总和野战军其他领导,重点考虑的政工干部是廖汉生。廖汉生此前跟王世泰是平级,他担任第一军政治委员。廖汉生军政双全、为人厚道,彭老总、贺老总都很喜欢他。
但当野司找廖汉生谈话时,他却出人意料地婉拒了任命,表示自己留在第1军当政委,能力和职务很匹配;至于兵团政委,建议选一位陕北当地的同志,更有利于维护队伍团结,廖汉生郑重地向彭总推荐了王世泰。
这个建议,是有合理性的。王世泰军事指挥不是强项,但资历比较深,出任兵团政委确实能起到团结作用。彭总虽然治军严厉,但非常心善,他的本意也不是因为一战失利,就全盘否定一名高级干部。最终野司经过认真研究,把许光达任第二兵团司令、王世泰出任政委的方案,上报给了军委,很快获得通过。至于第4军军长职务,则由另一位出身陕北红军的将领张达志接任。
廖汉生大局观非常强,并且具备高风亮节,能够站在上级首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几年后全军授衔,他本在开国上将名单中,却服从整体评衔工作的需要,主动降衔为中将,这跟他49年谦让兵团级职务的经历,有异曲同工之处。廖汉生同志,能力强却又不看重名衔,太难得了。而王世泰同志,因建国后转到地方工作,55年没有获得军衔,有些遗憾。按照他当年的职务级别,若参加授衔,大概率会被评为上将。
发布于:山东省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