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长后人还原82年前英雄壮举
松滋军民千里护送5名迫降美军飞行员
前排右一至右五是美军飞行员,后排左四是易振玉,左五是裴香诚。(资料图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陈辉 实习生 肖曜坤
“抗战时期,有5架美军飞机迫降到湖北松滋境内。机上的5名美国飞虎队飞行员被当地抗日军民营救,一路护送到湖南衡阳的空军基地。”
7月7日,松滋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当年美军飞行员迫降的地方,就位于现在的松滋市南海镇厍家咀村松西支河河滩上。
据了解,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救护行动中,时任中共湘鄂边抗日游击总队第三支队队长的易振玉和第一支队副支队长裴香诚参与其中。他们与当时国民政府组成的护送队,在沿途百姓的帮助下,上演了“营救美国大兵”的英雄壮举,体现了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并肩战斗,也成为中美友谊的历史见证。
展开剩余73%迫降,5名飞行员落在松滋河滩
“你看,这就是当年营救美军飞行员留下的照片,照片后排第四个背着草帽的,就是我的父亲易振玉。”
7月4日,在湖北省军区武汉第十二离职干部休养所,80岁的易法政拿出一张照片对记者说。
易法政的父亲易振玉是一位革命烈士。易振玉牺牲时,易法政还不到半岁。多年来,他一直在湖北、湖南等地走访搜集史料,还原当年父亲参与救护美军飞行员的点滴。
照片中,5名外国人打扮成中国农民,站在前排。
从1941年到1945年,美军航空兵先后以志愿航空队、驻华航空特遣队、第14航空队、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等形式参加了中国抗日战争。这些不同阶段的美军航空兵组织被统称为飞虎队。1943年,日军发动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为遏制日军的进攻,中美空军混合团出动160余架战机,对被日军控制的汉口、宜昌、沙市等地机场和长江上的日舰分批次进行轰炸,并与日机展开激烈空战。
“队长,快来看,有状况!”
1943年5月31日下午,易振玉和裴香诚等人在中共湘鄂边抗日游击总队第三支队队部议事,一位中队长前来报告。他们走出大门,看到几架飞机在低空盘旋几圈后,依次迫降在河对岸的草丛中。
据抗战史料记载,当天,驻扎湖南衡阳空军基地的飞虎队6架战机奉命出击湖北荆门、沙市,执行突袭日军和轰炸日军机场的任务。在完成既定战斗任务后,面对荆门方向赶来的日军增援部队,6名飞行员全然不顾燃油不足的危险,继续投弹扫射,给日军以重创。下午5时,当6名飞行勇士们返程飞抵松滋上空时,其中5架因燃油耗尽,只得迫降在松滋县沙道观区新虞乡邓家咀(今松滋市南海镇厍家咀村)一处荒野平地上。美军马飞尔上尉等5名飞行员在荒野上惊慌无助,随时可能面临日军的搜捕。
美军飞机迫降的消息很快传开,中共湘鄂边抗日游击总队和当地国民政府组成护送队,经过多方搜索,终于抢在日军到来之前找到这5名美军飞行员。
“找到5名飞行员后,总队司令员潘哲夫委派我的父亲易振玉和裴香诚率领游击队员参与护送。”易法政说。
护送,军民协作完成任务
从松滋到衡阳,数百公里路程,还有日军的围追堵截,护送难度可想而知。
6月1日,天还没亮,护送队就与5名美军飞行员上了路。为躲避日军,他们昼伏夜出,风餐露宿,沿荒僻小路疾行。尽管如此,途中还是多次与日军遭遇。易振玉和战友们边打边跑,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5名飞行员的生命安全。
护送队一行路过一个名叫高山庙的地方时,碰上一小股日军。裴香诚眼疾手快,抽出双枪左右开弓,一枪撂倒一个日本兵,一枪打死一名指挥官。随后,日军乱作一团,仓皇而逃。
松滋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护送队一行在路上走了半个月,途中受到中共游击队、国民党军防区官兵以及沿途百姓的热情关照。中共游击队派人警戒护卫,国民党军队派兵护送。护送队一行在常德过河时,赶上河水暴涨,无船摆渡。当地老百姓听说是护送美军飞行员过河,便纷纷自发地拆下自家的门板,义务出工出劳在河中临时搭起了一座浮桥。当时,看到这一场景,5名美军飞行员感动万分。
护送队一行经十字岭、肖家坪、茶安市、大堰垱、澧县、常德等地,于6月15日抵达湖南衡阳盟军空军基地。护送队将5名毫发无损的美军飞行员交给接收负责人。当时,美军上校哈利维对护送队一行说:“尊敬的中国友人,你们敌后民众对盟军表现出这样崇高的热情,让我备受感动。”
易法政说,临走时,美军飞行员赠送给父亲易振玉一把手枪、一支钢笔,表达感激之情。裴香诚则收到美军飞行员赠送的一把手枪和一个装有剃须刀的小盒子。如今,这个剃须刀盒子还被裴香诚的后人保存着。
发布于:湖北省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